本篇文章1478字,读完约4分钟
中国金融网9月6日电(记者胡爱山)作为制造业大省和全球制造业基地,江苏已成为观察中国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效果的重要样本。去年底以来,该省制造业贷款余额连续7个月实现正增长,银行资金“从虚到实”效应明显。
2016年,江苏制造业总产值达到15.3万亿元,约占全国的八分之一,占世界的3%。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背景下,江苏省政府于2010年8月提出了“新产业倍增计划”。2016年和2017年上半年,江苏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销售收入分别为4.89万亿元和2.62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5%和12%。新材料、节能环保、海洋设备等产业在规模上领先全国,有的甚至“领先”世界。
江苏银监局副局长刘智表示,省银监局支持地方银行业通过监管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截至2017年6月末,全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表内外融资余额超过6500亿元,其中贷款余额达到4700亿元,比年初增加520亿元,增幅12.5%。
数据显示,江苏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包括: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节能环保、物联网和云计算、新一代信息技术和软件、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海洋工程装备等。
刘智介绍了江苏省银监局加强对实体经济金融支持的几项做法。
一是加强监督指导,督促返本溯源。认真开展“334”专项检查,引导银行资金“从虚入实”。定期监测银行业对制造业的信贷和资产质量,加强对制造业信贷支持的引导。
“我们将与省金融厅建立评估机制,每月报告和评估银行机构的制造业贷款。自去年年底以来,制造业贷款余额已连续7个月实现正增长。”刘智说道。
江苏银监局的另一项重要举措是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设立111家科技支行和科技专项机构,向科技企业发放264亿元贷款;支持9家企业成立金融公司,2016年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190亿元。
聚焦重点行业,满足融资需求
截至6月底,江苏银行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表内外融资余额为886.22亿元,支持新显示、北斗应用、物联网等重点产业发展。2016年,江苏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销售收入1.6万亿元,同比增长9.5%。2017年上半年,行业实现销售收入7907亿元,增长11.43%。
第二,支持产业集群。节能环保企业表内和表外融资已达1300亿元,重点支持宜兴和盐城环保工业园区的集群发展。新医药产业表内外融资余额超过300亿元,重点支持台州医药城和连云港医药产业集群发展。
2016年,江苏银监局专门发布了《江苏银行业支持供给侧结构改革指导意见》,并协助省政府发布了《关于金融支持制造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在监测、评估和监管方面,江苏银监局定期监测银行业对制造业的授信和资产质量,引导增加对“中国制造2025江苏行动计划”确定的重点领域的信贷支持,为重点行业、企业、项目和客户提供有针对性的高附加值金融服务。
银行基金脱离现实的趋势已经逆转
根据江苏银监局披露的具体数据,该省的银行资金已经开始回归实体经济。
首先,资产负债表内外的资产增长率大幅下降,这通常被称为去杠杆化。今年6月末,江苏银行业表内资产同比增长8.9%,同比下降5.8个百分点,表外业务余额同比下降18.8个百分点。其中,法人发行的理财产品仅增长1.7%,增速同比下降28.4个百分点。
此外,投资和票据业务增速大幅回落,上半年同比增长9.6%,同比下降20.3个百分点;票据融资较年初减少1958亿元。
贷款投资结构趋于优化。江苏省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超过10万亿元。制造业贷款连续7个月增长,房地产开发贷款和住房抵押贷款增幅同比下降9.59个百分点。
来源:罗马观察报
标题:江苏制造业贷款连续7月环比正增长 "脱实向虚"势头得到遏制
地址:http://www.l7k9.com/gcbyw/136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