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5151字,读完约13分钟

李嘉诚再次出售了香港资产。

7月30日,李嘉诚的子公司和记电讯宣布将以145亿港元出售其固定电话业务。在宣布出售其固网电信业务的三天前,李嘉诚的长寿部刚刚宣布将收购一家欧洲能源公司。

7月27日晚,长江实业地产和长江基础设施集团同时宣布,计划组织一个代表团收购欧洲能源管理和供应公司——卢森堡国家统计局(ista luxemburg gmbh)及其子公司,总收购价格约为45亿欧元(约合357亿元人民币)。如果收购成功,长实今年将斥资约825.79亿港元收购两家海外能源公司。

李嘉诚又卖香港资产:真想“跑”还是基本投资逻辑?

一方面,我们在香港以高价出售我们的业务,而另一方面,我们继续在欧洲购买和购买。怀疑和猜测的声音又开始了。算上李嘉诚近几十年的投资逻辑,他真的想“跑”吗?还是仅仅遵循商人的基本投资逻辑?

1上升是因为“反向投资”

任何企业的成败都取决于时间、地点和人员三要素,李嘉诚的资本运作也不例外。李嘉诚的崛起在于抓住机遇,在“逆向思维”的指导下进入被低估的行业。

上世纪70年代,当英国公司大规模撤离香港,导致股价下跌时,李嘉诚以极低的价格收购了香港电灯(Hongkong Electric)、绿岛英尼(Green Island Yingni)和和记黄埔(Hutchison Whampoa)等英国公司。

1973年,香港股市崩盘,所有行业都陷入萧条。刚刚转到房地产行业的李嘉诚逆势收购了高质量的房产和地块,这为房地产行业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1986年,中东石油危机的影响尚未消散,全球油价暴跌,石油库存疲软。李嘉诚入股亏损的加拿大哈士奇石油公司,大规模收购石油资产,成为未来油价飙升的受益者。

1989年后,外资撤出中国大陆,李嘉诚逆势而行,积极到内地发展房地产,以获取未来丰厚的土地收益。

虽然商人有国籍,但资本没有国界。通过收购老牌的英国投资企业如和记黄埔,李嘉诚获得了进入全球市场和多元化商业领域的“踏脚石”。同时,香港作为全球金融中心之一,为李嘉诚企业的国际化进程提供了“地理优势”。

对港口、零售、电信、能源和其他基础设施的控制,使李嘉诚能够掌握全球经济数据,并利用香港资本市场的资本优势,寻找全球资产错配的机会。

截至1996年香港回归中国之前,和记黄埔在香港、亚洲、欧洲和北美开展业务,其中香港贡献了70%的营业额。

经过几十年的积累,李嘉诚的业务已经渗透到香港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房子到电灯、药店、百货公司、电话和电视。

2在“新经济”中摸索

商业世界正迅速进入网络经济时代。除了传统的投资领域,李嘉诚同样热衷于新经济。今天,著名的维多利亚港投资公司是一家投资全球高科技产业的风险投资公司。该公司的创始人是和张。经过两年的投资,李嘉诚通过基金会加入。

李嘉诚又卖香港资产:真想“跑”还是基本投资逻辑?

在许多亏损的初创企业中,李嘉诚的投资被视为信心的主要来源。2005年,维多利亚港投资skype,一年后易趣出价25亿美元收购ip语音服务提供商。它现在价值近15亿美元。

2007年12月,和张亲自向李嘉诚推荐社交网站facebook,李嘉诚先后以1.2亿美元购买了Facebook 0.8%的股份。这应该是李嘉诚在科技行业回报率最高的投资。

根据数据记录,自2007年以来,维多利亚港投资已投资96家公司。业内人士评论称,李嘉诚随处可见金矿。然而,李嘉诚不可能赢得每一枪。

2014年2月,李嘉诚带领美国食品初创公司汉普顿克里克食品(hampton creek foods)在第二轮融资2300万美元,在第三轮融资9000万美元,从而使人造鸡蛋走向了亚洲商业的大门。

然而最近,汉普顿克里克制造了新闻--董事会成员集体离开了。尽管累计融资已达1.2亿美元,但汉普顿克里克近年来似乎一直在“逆转”。现在,这家公司的董事会集体解散了,我不知道李嘉诚投资的1.13亿美元的资金会有多少回报。

李嘉诚又卖香港资产:真想“跑”还是基本投资逻辑?

除了这个“人造蛋”,李嘉诚还投资了另一家“人造肉”公司——现代牧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公司还没有给投资者带来多少利润。

除了健康领域,李嘉诚还热爱互联网金融。此前,维多利亚港投资已经渗透到比特币交易平台比特币支付中。

bitpay成立于2011年5月,与全球200个国家和地区的14000家公司进行交易,其中一半来自美国公司,25%来自欧洲,25%来自世界其他地区。近年来,比特币的交易量和手续费飙升,这大大削弱了比特币与visa和其他支付处理系统相比的能力。

李嘉诚又卖香港资产:真想“跑”还是基本投资逻辑?

比特币不是李嘉诚投资的唯一一家金融公司。其他项目包括:向feex平台投资650万美元,帮助用户节省佣金;参加了个人信用信息网站traity的首轮投资;1000万美元给未成年人金融平台,osper等等。

李嘉诚也对人工智能情有独钟,viv labs是他投资的人工智能初创企业之一。

这家公司是siri开发者创造的另一个语音助手。2009年,维多利亚港在siri投资了1550万美元;,专门研究语音识别系统;2010年,苹果公司以2亿美元收购了该公司,并成为语音助理的代表。

2014年,siri的前两个开发人员创建了一个新的语音助手,名为viv,它不仅具有强大的自学功能,还可以处理复杂的问题和语音命令。当时看好siri的李嘉诚再次投资该公司,成为当时唯一的投资者。此后,该公司被三星收购。

然而,如今,全球语音助理已经形成了四强争霸格局,即谷歌助理、亚马逊阿列克谢、苹果siri和微软cortana,viv仍无法与siri抗衡。

3逐步形成“能源帝国”

今年1月,李嘉诚旗下的三家旗舰企业长江房地产、长江基建和电力工业组成了一个财团,以约424亿港元的总成本收购澳大利亚能源公用事业duet group。

李嘉诚刚刚宣布收购的意大利国家统计局卢森堡有限公司在欧洲(包括德国、丹麦、荷兰、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拥有重要的市场地位,并且在过去进行了大量投资,建立了领先的能源辅助测量平台,以经济高效的方式将其业务扩展到快速增长的国家,并提供新的高附加值服务。

李嘉诚又卖香港资产:真想“跑”还是基本投资逻辑?

这些收购继续为李嘉诚的能源业务做出贡献。

自1985年和记黄埔收购香港电灯集团有限公司(现称“电力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以来,李嘉诚的能源业务经过30多年的精心布局,已经跨越了亚洲、欧洲、美洲和大洋洲,其业务领域不仅涉及传统的煤炭、发电、配电等业务,还涉及可再生能源利用等新能源产业。

李嘉诚又卖香港资产:真想“跑”还是基本投资逻辑?

从外部环境来看,空海外市场的增长和高利润率使李嘉诚难以拒绝。尤其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许多欧洲优质资产变得相对便宜,这对于李嘉诚来说是不可避免的。2010年,李嘉诚以700亿港元的“天价”收购英国电网,是欧洲能源业务布局中最重要的一环。

李嘉诚又卖香港资产:真想“跑”还是基本投资逻辑?

2013年6月,电力工业斥资近100亿港元收购了荷兰最大的垃圾可再生能源公司AVR 20%的股权,这标志着李嘉诚的能源帝国进一步扩展到一个新领域。

从李嘉诚近年来的一系列大规模投资行动来看,他逐步聚焦欧美市场的意图日益明显,而他在香港本土业务带来的利润贡献率也逐年下降。仅从能源业务的角度来看,几年前,香港以外的利润已经超过了香港的本地利润。

由此可见,投资机会和未来增长潜力的选择是李嘉诚能源投资逻辑的核心。

4李嘉诚的进退

近年来,李嘉诚的资本余额逐渐从“大本营”香港转移到欧洲,在那里,资产价格因债务危机而缩水。水、天然气、电信、港口和能源等基础资产仍是他收购的重点。

1996年,和记黄埔香港贡献了其营业额的70%。在长江和记黄埔实业2015年上半年的财务报告中,中国大陆的业务比重上升到14%,而香港下降到5%,而欧洲高达53%。

自2013年10月起,李嘉诚开始实施换鸟笼的投资策略。他第一次出售东方汇款中心是在交通银行(601328)以90亿港元收购它的时候。

2014年4月,李嘉诚之子的子公司房地产以72.01亿港元将北京盈科中心出售给泰国华侨吴的资本。北京盈科中心出售后,除了保留该物业的冠名权和招牌外,英达在内地基本上没有业务。2014年8月,李嘉诚拥有股份的ara(ara asset management ltd .)出售了虹口区北外滩甲级写字楼盛邦国际大厦。

李嘉诚又卖香港资产:真想“跑”还是基本投资逻辑?

2015年和2016年,李嘉诚出售了长江实业公司和中环等多项资产。仅在三年时间里,李嘉诚就卖出了近800亿英镑的资产。

在出售中国资产的同时,李嘉诚大举投资欧洲,尤其是英国,所有投资都集中在基础设施上。仅在2010年至2012年的三年时间里,长江基建牵头的财团就斥资逾150亿美元收购了英国电网、英国水务和英国管道天然气业务。与此同时,李嘉诚还斥资24亿英镑收购了当地一家水务公司。

李嘉诚又卖香港资产:真想“跑”还是基本投资逻辑?

此外,李嘉诚旗下的不同公司还收购了曼彻斯特机场和恒隆铁路集团。和记黄埔斥资约102.5亿英镑收购英国第二大移动电信运营商o2 uk,这也成为李嘉诚迄今最大的海外收购。一些英国媒体甚至形容李嘉诚“购买了英国一半以上的土地”。

李嘉诚又卖香港资产:真想“跑”还是基本投资逻辑?

在欧洲,李嘉诚购买的资产总额已超过4000亿港元。其中,英国近30%的天然气市场、近30%的配电市场和约5%的供水市场实际上是由李嘉诚的公司控制的。

自2015年以来,李嘉诚一直在向欧洲市场注入更多资金。此外,由于李嘉诚进入欧洲的资金大部分来自在mainland China和香港出售资产,正是这一敏感举动让李嘉诚成为当时的热门人物,甚至引发了一场大讨论。

2015年,李嘉诚通过长江和记黄埔实业有限公司和长江实业房地产有限公司发表声明,回应有关他退出内地的传言。李嘉诚表示,他没有撤资,而是根据经济形势重新配置了国内外资产:在减少内地房地产投资的同时,加快了内地零售业的布局;积极推进“走出去”战略,投资全球52个国家的多项业务。

李嘉诚又卖香港资产:真想“跑”还是基本投资逻辑?

李嘉诚自己说:“我通常拥有所有与我自己的业务有关的最新和最准确的数据和信息的详细数据,如经济、政治、民生、市场供求、技术发展等。”或者没有直接关系但是有影响。此外,公司里还有专家,所以有机会我可以迅速做出决定。”

李嘉诚又卖香港资产:真想“跑”还是基本投资逻辑?

5李嘉诚的投资逻辑

从李嘉诚近年来的投资行为来看,一般遵循以下逻辑:首先,这是一种价值投资策略,倾向于收购“微笑曲线”两端高附加值的业务。例如,价值链的上游能源业务和下游零售及港口业务涵盖大宗商品和大众消费品的分销和销售,这有助于控制商业渠道的“进口”和“出口”。

李嘉诚又卖香港资产:真想“跑”还是基本投资逻辑?

“管道”和“港口”的思想是李嘉诚遵循的重要投资理念。2014年,和记黄埔以2.25亿英镑的价格赢得了英国4g牌照;截至2014年,和记黄埔港口集团是全球最大的码头投资和运营商,在全球重要港口拥有319个泊位,形成了航运网络;专注于电信市场的维多利亚港投资公司投资培育的Facebook、skype、spotify、siri等产品都具有互联网进入的特征。

李嘉诚又卖香港资产:真想“跑”还是基本投资逻辑?

第三,李嘉诚的投资组合理念,多元化经营相互依赖,着眼长远,不被某项业务的暂时亏损所动摇。李嘉诚将长江实业作为其股权投资和项目管理平台,而和记黄埔是最重要的多元化商业平台,在全球52个国家拥有6项核心业务,包括房地产、酒店、零售、基础设施、能源、电信和港口。多元化的业务组合提供了稳定的现金流,因此没有必要因暂时亏损而出售项目,而是有资本实力培育具有增值潜力的业务。

李嘉诚又卖香港资产:真想“跑”还是基本投资逻辑?

第四,长期投资,低买高卖。1993年,李嘉诚投资84亿港元收购英国2g移动网络“orange”,并继续投资荷兰、比利时、瑞士、爱尔兰、香港、澳大利亚和以色列市场。1999年,当互联网蓬勃发展的时候,他支付了1180亿港元,这是之前的12倍。随后,李嘉诚进入了下一代3g移动网络的投资领域。

李嘉诚又卖香港资产:真想“跑”还是基本投资逻辑?

第五,高现金流和低负债率不仅有助于安全度过经济危机,也为反周期操作提供资金。现金流是维持企业运营的生命线。健康的现金流应控制在合理负债的范围内,避免过度扩张,承担高负债和高风险,以应对经济周期和行业周期的考验。李嘉诚严格控制了企业的负债率,确保了充足的现金流,因此他能够安全度过1997年和2008年的金融危机,并获得逢低买入的机会。

李嘉诚又卖香港资产:真想“跑”还是基本投资逻辑?

6结论

从高价值地流向低价值地是所有资本永恒的运行逻辑。李嘉诚的商业王国已从塑料制造扩展到零售、能源、房地产、电信、媒体和生物技术,并已从香港扩展到mainland China、欧洲和美国。他的生意只是他认为有利可图的朝阳产业,确保利润最大化。

李嘉诚又卖香港资产:真想“跑”还是基本投资逻辑?

李嘉诚也面临风险。在英国英国退出欧盟公投期间,他在英国的投资风险预期上升,他所在行业的股价跌至香港恒生指数的最低水平,导致他的资产大幅缩水。

当然,李嘉诚的商业故事无法用三言两语解释清楚。也许我们可以从他办公室的那副著名的对联中得到一点经验——“许个好愿,结个好婚,享受好运;选择一个高的地方站立,找一个平坦的地方居住,然后走得更远。“每次看到这两句话,我总觉得这不仅是他的人生哲学,也是他多年在商场辛苦工作总结出来的商业经验。

来源:罗马观察报

标题:李嘉诚又卖香港资产:真想“跑”还是基本投资逻辑?

地址:http://www.l7k9.com/gcbyw/12946.html